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服务办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服务办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工业信息化人才能力提升证有用
当然有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经济领域为重点,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中心任务,于2012年正式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参训人员统一颁发证书,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可作为个人参加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有效依据。
卓越人才实验班班,通常有卓越工程师班、卓越计划班、卓越人才班等,设置较多的是卓越工程师班。卓越工程师即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2010-2020年),培养百余万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
根据各个院校的不同情况,这些卓越班的招生录取条件也都各不相同,并且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不同,
中国政府有许多政策来保障制造业繁荣。
因为制造业是国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政府致力于保障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政府实行的其中一项政策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制造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制造业创新,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各种激励性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加强研发投入和培养人才等。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保障制造业繁荣方面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助力制造业的发展。
一是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要向制造业倾斜,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
二是深化制造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更大激发制造业企业活力。
三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是鼓励大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支持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
五是深化和拓展国际合作,支持外资企业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中心等投资。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一是支持企业新技术改造。对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技改示范项目、头雁企业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按照省级财政支持金额的25%给予配套支持。二是鼓励产业技术创新。对列入省培育名单和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委托研发和为行业提供服务获得实际收入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按照省级财政支持金额的25%给予配套支持。对晋升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除继续享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政策外,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对获得国家、省首台(套)认定的成套设备、单台设备,以及经省认定的河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对研发制造单位省级财政奖励金额分别给予25%、15%的配套支持。
三是推动头雁企业“上台阶”。对经省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雁企业、传统优势产业头雁企业,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一定金额时,分别给予25万元、50万元、75万元、100万元的财政支持。
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对经省认定的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定领域、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通过验收后,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对经省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
五是鼓励争创各级各类荣誉。对获得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具体名称详见原文件),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按期通过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认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工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六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省考核结果,对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的设备、软件投资,按照省级财政补助金额的25%给予配套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服务办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服务办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